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精品国产1区-在线精品国产今日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業界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業界動態

中國造船業,產能過剩是假命題

作者: 添加時間:2011/2/18 9:27:01 瀏覽:

近來關于中國造船業產能過剩的言論不絕于耳。其實,中國造船業的產能是否過剩不僅取決于產業本身,更受今后海運貿易需求以及新興運輸方式的影響,因此簡單通過控制產能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方式是走不通的。在當前產業環境下,借助國家政策的引導,通過產業戰略規劃、自主技術研發以及產業鏈完善,形成“官產學研”一體的產業布局,才是中國船舶制造業實現戰略躍升的必由之路。
    產能過剩是個假命題
    戰略產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成為決定國家整體實力的基礎力量,而造船業恰恰就是戰略產業之一,其興衰將直接關系到我國制造業的產業化能力與工業化水平。當今全球造船業初步形成中、日、韓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而隨著中國造船業的快速發展,在代表造船業競爭力的接受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和建造量三大指標方面,中國已經趕超了韓國和日本,坐上世界造船業的第一把交椅。
    中國造船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有利的發展環境:一是生產要素價格具備全球競爭力;二是相對寬松的經濟環境。事實上,地方政府“以經濟增長為綱”的發展思路也加速了中國造船業的快速發展。但不無憂慮的是,地方造船廠的集體上馬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中國造船業低水平重復建設之憂。有人指出,當前僅中國的造船總產能就高達6600萬載重噸,這已與全球新船市場年均6500萬載重噸的需求基本持平,造船業恐面臨著“產能過剩”危機。
    但筆者認為,對中國造船業來講,整個產業根本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危機,而是面臨著“落后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產業困境。單純從數字上看,中國造船業產能存在過剩,但這種過剩更多的是落后產能的過剩。所以單從落后產能就得出中國造船業整體產能過剩的結論有失偏頗,是缺乏深層戰略分析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產能過剩是一個假命題。
    多重戰略困境
    在當今產業形勢下,中國造船業面臨的戰略問題并非產能是否過剩,而是新交通方式沖擊、國際遠洋運輸新需求以及創新能力落后的問題,這才是真正困擾中國造船業的關鍵課題。我們看到,當前各種國際交易貨物正呈現出快捷化的趨勢,這對國際遠洋運輸以及船舶制造業提出了新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更快捷的運輸方式對船舶制造業產生了巨大沖擊。
    首先,高鐵的快速發展分流了全球遠洋貨物運輸量。試想,當亞歐大陸、美洲大陸等板塊都用高鐵連接起來,一如目前已經貫通的亞歐大陸橋,那么全球貨運總量勢必被大量分流,彼時世界遠洋船舶需求量也將大幅下降,這是今后全球造船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次是原油等產品的運輸方式管道化。比如當前在緬甸建設的中緬輸油管,該管道建成后將大幅降低中國進口原油的國際遠洋貨運量,這樣遠洋船舶需求自然會降低。再次是航空運輸也將截流部分貨運量,當然這種截流目前還集中在某些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上,今后將可能逐漸向手機、PC等升級換代較快的產品擴散。這些將導致全球船舶需求不穩。
    當今全球產業競爭異常激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都把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通過市場“變現”進而增強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對中國造船業來講,當前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個全球船舶加工者角色。與國外相比,我國造船業在船型設計、制造效率、管理水平、產業配套等方面差距明顯,落后產能相對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與高端產品制造能力成為中國造船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戰略困境。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造船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微妙變化: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更為嚴重的是全球造船的結算貨幣美元不斷貶值,中國造船企業在國際結算過程中面臨著幣值損耗的嚴峻考驗。由此可見,“產能過剩論”倡導的單純通過壓縮產能挽救中國造船業的道路顯然是走不通的。
    升級突破新思維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造船業面臨的難題,首先要解決的是產業戰略問題。當前國家已經出臺了《船舶業振興規劃》,這體現了政府對船舶制造業的戰略規劃,今后我國造船業亟需在長期戰略規劃的路徑下實現“官產學研”一體布局,在國家政策的戰略引導下穩步發展。
    從產業競爭力角度看,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在某個階段沒有新產品,但不可以沒有自己的創新體系。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的創新體系,就只能追隨其他企業亦步亦趨,難以實現自身發展。對中國造船業來講,當前更多的是利用龐大產能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加工者”角色,因此通過提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強化在國際海事組織中的話語權,同時依托技術平臺構建起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是推進中國造船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國際產業地位的必由之路。
    中國造船業必須引入新的戰略思維,原有的通過擴大產能或單純進行技術研發的發展思路已經行不通?梢灶A見的是,在一定時期內,中國仍將在全球船舶制造版圖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中國造船業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通過一系列戰略調整,未來位居全球產業龍頭地位也未嘗不可。
    筆者認為,這種戰略調整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提升產業關鍵技術研發能力,形成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體系,并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優勢,這是放大中國造船業產業優勢的基礎;另一方面,在當前日韓經濟以及造船業遭遇重大戰略考驗之時,中國造船業如果在相對龐大的產能支撐下,歷經一段時間的戰略延展,有可能在全球造船業中執牛耳。
    事實上,通過大規模投資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并在短期內迅速建立起戰略產業的發展基礎,滿足國家發展目標的要求,提高戰略產業的供給能力,改變本國產業的國際地位,這是后起國家常用的發展戰略。如果將這一產業發展策略應用于中國造船業,在短期內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于一體的全球造船產業中心,將是未來中國造船業的必然。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單純依靠產能的加減法,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難以實現質的飛躍,只有在新的產業戰略思維指導下,通過產業技術的自主創新與產業鏈配套的逐步完善,中國造船業才能真正提升國際競爭力,走上持續穩健發展之路。
    (作者為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

在線客服一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在線客服二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在線客服三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